?首頁? | ? >? 走進電建 ? >? 企業(yè)文化 ? >? 藝苑風(fēng)采 ? >? 散文 |
|
|||||
|
|||||
從項目大本營出發(fā),一小時的車程再換乘山地越野車,再經(jīng)過半小時的顛顛簸簸、彎彎繞繞,才來到項目現(xiàn)場。 聳立的山峰,如刀削斧劈,直插云霄,山脊連綿起伏,宛如巨龍蜿蜒。在這片廣袤的山地之上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山間的綠意盎然,樹木蔥蘢,層巒疊嶂之間,云霧繚繞,仿佛一幅流動的水墨畫。 畫中,兩條銀色的索道成了神來之筆。它如同天梯般懸掛在云霧之中,連接著山腳與山頂,也連接著現(xiàn)實與夢想。不同于景區(qū)里承載游客歡聲笑語的索道,這里是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線路工程的施工現(xiàn)場,是電建鐵軍用汗水書寫著不平凡篇章的“戰(zhàn)場”,在山頂乃至更高的山頂之上,他們搭建起臨時的家園,生活與施工都在這云端之上。索道,成為了他們與外界溝通的橋梁,運輸著材料,運輸著生活物資,也運輸著希望。 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是國家“十四五”電力發(fā)展規(guī)劃重點輸電工程,作為連接四川、重慶電源和負荷中心的重大項目,不僅是構(gòu)建西南特高壓交流骨干網(wǎng)架的起點,更是對地區(qū)能源布局的重大優(yōu)化。項目標段架設(shè)了32條索道,最大高差639米,最遠距離2028米,最大的單次運輸量為2.6噸。每日,水泥砂石、鋼筋塔材、施工器具、生活物資通過索道從山腳送往山頂,源源不斷,交織出忙碌的樂章。那些沉重的材料,更像是一份責任,在索道的承載下,緩緩上升,堅定而執(zhí)著。 不難想象,在這崇山峻嶺“無人區(qū)”之中,生活和施工條件是何等艱苦。山風(fēng)凜冽,有時吹得人站不穩(wěn)腳;雨季來臨,泥濘的山路更是難以前行。還有那接近90度的陡峭道路、時常光顧的蛇蟲鼠蟻以及消失的手機信號,都是施工隊伍必須面對的挑戰(zhàn)。但電建人從未退縮,他們以山為家,以天為被,用堅韌不拔的意志,一步步推進著工程進度,在這崇山峻嶺之間,與大自然進行著無聲的對話。 或許,對于我們來說,索道只是一種運輸工具,但對于線路工程的建設(shè)者來說,它是通往夢想的橋梁,是戰(zhàn)勝自然的見證,更是他們心中的驕傲。在這條索道上,他們用自己的雙手,編織著自己的夢想,編織出電力的希望。 我站在山腳,仰望那條索道,它像是一條紐帶,一頭系著電建鐵軍的艱辛,一頭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。崎嶇曲折望不到邊的山路阻止了我繼續(xù)攀登的步伐,我只能想象著他們在山頂?shù)纳睿鞘且环N怎樣的孤獨與堅守,是一種怎樣的奉獻與擔當。在這條索道上,我看到了電建人不畏艱難、勇往直前的精神風(fēng)貌。 午后的陽光透過樹梢,零星灑在索道上,形成斑駁的光影?!稗Z轟轟……”機械的聲音開始響動,索道上沉甸甸的鋼鐵材料,隨著纜繩的移動,在這片山景中緩緩上升,它穿越幽深峽谷,跨越叮咚河流,奏響了奮斗的旋律,滿載著電建人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,換取來自山的那邊的電力能量。 在這片山的世界里,索道與山景融為一體,共同講述著電建人的堅守與奉獻。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(guān)閉】
|
|||||
|